今日份原创手绘茶席 | 大美不言而静享“清心”自在

今日份原创手绘茶席 | 大美不言而静享“清心”自在

9阅读 2018-11-07 03:12 文化

导读: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仪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”。茶席,是为品茗构建的一个人、茶、器、物、境的茶道美学空间,它以茶汤为灵魂,以茶具为主体,在特定的的空间形态中,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,共同构成具有独立主体。

 

茶席布置需动静结合、疏密有致、顾盼呼应、知白守黑,实用且美,少即是多,古为今用,推陈出新;要道器不离,艺美相即。

 

 

茶为席魂,心饮为上

 

茶,解渴清心,以品为上;茶滋于水,水籍呼器;茶汤无形,无器不盛。

茶席,不是刻意的“摆”,是用心的去“布”,茶具之间,不是干枯的罗列,彼此有着生命的相生相惜,有着气韵流动的相互映照。

茶席不是作秀,是为了让我们更美更风雅的去喝茶。

茶席是美且实用的艺术,二者不可孤立与分割,日本的工艺大师柳宗悦说过“随着使用,器皿之美与日俱增。弃之不用,器皿便会失去意义,美以将不复存在,故而美是用的表现。”

 

 

基本茶席,道涵章法

 

茶具和茶器并不是一个概念,陆羽在《茶经—四之器》中,把炙茶、碾茶、煮茶、饮茶、贮茶等,对茶的品鉴有育化、有改善、带有精神属性的茶具,全部定义为茶器。把采茶、制茶类的工具,定义为茶具;茶器具备了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趣,蕴藏了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。

 

茶席布置需动静结合、疏密有致、顾盼呼应、知白守黑,茶席构成的不变性,除了泡茶区和品茗区的相对不变外,其他的茶器可在茶席上随意安置,要复指导的原则,首先是不影响泡茶和分茶的便利性;其次,安放位置要协调适宜,符合阴阳和合,是茶席锦上添花,更有画面感。

完美的茶席,是良好的开端,是成功的一半,茶席要能从前、后、左、右四个方面去欣赏,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茶席上的茶杯,在开局时,排列紧凑整齐,既是形式美的需要,也便于席主就近分茶,品茶开始后,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适当的分开一些距离,体现着席主对客人的贴心和关怀,作为客人,也应当自觉的去维护茶席的形式之美,细节虽小,却体现着茶人的修养和彼此的关心与体谅。

 

 

感官审美,少即是多

 

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,少即是多。茶席的简洁,不急不躁,不疾不徐,茶汤会表现的细腻柔滑。

“欲达茶道通玄境,除去静字无妙法”,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有途径,只有不断减少茶道空间里,影响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干扰因素和信息冲击,我们的身心才能变得松弛和沉静,我们的知觉和感觉,才会更加敏锐和精准。

 

 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说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”,知觉杂乱对内心的负面影响,因此茶席形式的简约疏旷,妙处是在“以少总多”,以有限的茶器来表达无限的茶意,影响视觉的因素越少,茶席就会越安静和简单。

“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”,茶席的简洁朴素,是理性的删繁就简,是心态宁静的表现,是繁杂后的舒朗,是绚丽热闹后的寂静,更是虚空之后对茶的接纳。

 

 

空间层次,俯仰生姿

 

茶席平面布置的迂回曲折,竖向的高低错落,使吃席的设计看起来饶有变化、富有味道;曲径可通幽,要有合理的高差悬殊,参差和变化。

 

茶席,是一个由长、宽、高与时间构成的四个维度空间,舒适雅致的茶席,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空间,在这个空间里,有春花秋叶的痕迹,有光阴悠忽的来去,丰富着空间的层次。

 

有一壶茶的浓了又淡,有啜苦咽干的回味,时光、映像、滋味、香韵以及生命的体验,在茶席上情景交融,产生愉悦和内心的感悟,凝聚着物象和意向的审美。一个没有心灵倾注和映射的茶席,是无所谓美的。

 

 

色彩格调,对比调和

 

“五色不乱,孰为文采”、“万绿丛中一点绿,动人春色不必多”。色彩的搭配,要有对比、有调和,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,调和则产生协调统一的效果,追求情趣,是茶席色彩趋于完美动人的必要条件。

 

 

虚实相生,光影变化

 

“美术作品之所以美,不只是美在表现的一部分,尤其是美在未表现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”,煮水器、茶杯、插花等,一器一物构成茶席的“实”,它们以真实的空间尺度,表达着茶席的语言和功用,由实入虚,虚中含实;茶席的“虚”,还表现在茶席的合理留白与疏密对比上,,他们彼此相互联系着,茶席的虚,是茶席的尽在不言中,也是茶席的韵味和思想表达。

 

 

隔与不隔,含蓄直观

 

古人有花看水影,竹看月影、美人看帘影的审美情结,不隔,是直观的美,一览无余;隔,是含蓄的美,造成精致而朦胧的层次感;茶席上可能出现的帘幕,背景或者四周的雕窗、回廊、栏杆等,都是极好的隔离道具,“隔”实际上是对物象制造距离感,这就是距离产生美。

来源:网络(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)

 

上一页:巅茶【喜悦】|今日立冬,茶中饮暖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